2024年,农发行湖南汝城县支行立足汝城县“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定位,将“整体保护”思维贯穿金融服务全过程,以赓续红色血脉、加快绿色崛起、擦亮古色名片为着力点,创新“古韵文脉活化+红色资源利用+绿色产业开发”的“汝城模式”,将“古色”文化底蕴与“红色”农旅资源、“绿色”生态资源有机整合、联动开发,探索以农业新业态和农村原生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湖南路径”,在该行1.89亿元贷款长期支持下,汝城县5个乡镇14个传统村落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活化利用古韵文脉,贯彻“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整体性支持理念。

坚持规划先行,实现整体谋划。针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公益属性强、建设内容散的特点,该行积极与地方政府搭建多层级、常态化、高效率沟通机制,多次召开项目碰头会、座谈会,商谈细化项目融资方案,助力地方党政推进规划项目化。

坚持政策互通,实现整体设计。以农发行湖南省分行与省住建厅联合发文为指引,同步与市县部门、住建部门搭建联动机制,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实施时序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各方按照合理利用、区域协同、连片发展的原则,将活化利用收益性较好的传统村落衍生优质资源整体实施,运用保护修缮结合活态展示、空间重塑、功能性改造等多种综合手段,推动传统村落保护由“零”变“整”、由“小”变“大”。目前,卢阳镇等5个乡镇10个传统村落的房屋、道路、水电等共6.4万㎡得到集中连片修缮,改善项目所涉村落而流转土地2389亩。

坚持因地制宜,实现整体支持。积极了解周边区域发展和产业集群特征,通过扶持招商等形式活化利用,形成政府引导,村民规划共谋、保护共修、利用共享机制,如将北水村、外沙村、金山村等村落中房屋建筑改造为特色民宿,构建“资源收储-资产整合-项目运作-产业发展-价值变现-强村富民”运作路径,用“真金白银”的效果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当地沙洲村种植奈李、枇杷、水晶梨等特优水果780亩,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32家,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1800万元左右。

立足红色资源禀赋,实行“业态创新、研学赋能”的整体性融资规划。

以红色资源创新赋能多业态共生耦合。围绕项目导入、产业植入、资本进入,“集中打包”乡村各类优质资源和闲置资产,不断创新乡村产业经营模式,融合培育红色游学产业、红色培训产业、康养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产业载体,让红色资源与当地多元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特色资源等元素深度融合,转化为市场价值。

以红色资源创新赋能研学新地标。立足当地具有影响力的研学精品线路,依托沙洲村的红色旅游基础,串联北水、津江、永丰等10个传统村落,围绕红色资源深化现场教学,通过“红+绿”双色研学党建联建,让场景发声、让历史说话、让观众参与,串点成线布局形成5条红色培训精品路线,着力打造为集红色培训、干部党性教育、特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基地,该项目每年可吸引3万游客游学体验。

深挖绿色产业价值,形成“融合农文旅、土特产延链提升”的整体性融资格局

围绕“引进来”,将文旅潜力转变为内生动力。以引进先进文化活力为突破口,充分激活当地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发展潜力,通过建设农耕文化基地,丰富舞龙、舞狮子、戏剧曲艺等大型民俗活动形式,突出农旅互补、特色产业、非遗文化“三大特色”,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体验等潜在收益。

围绕“留下来”,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以留住农村劳动力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引进民宿品牌企业与民宿项目参与投资运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获得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围绕“走出去”,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聚势。以特色农产品走出汝城为目标,引入优势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产业,聚合西瓜、大棚、五彩稻等现代农业种植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让“分散经营”“粗放经营”转变为“统一经营”“专业运营”,促进乡村“土特产”延链升级,有效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效益。(李抒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