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悬在全球老年人头顶的“无声利刃”。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最新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每年夺走近1800万人的生命,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75%。中国情况同样严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 3.3亿,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攀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统计更揭示,约80%的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可以通过早期识别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得以避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疑为每一位中老年人敲响了警钟:关注心脏健康,刻不容缓!

心脏告急的信号,未必总是惊天动地的剧痛。胸闷如石压、气短似力竭、心悸若鹿撞、不明疲惫感、肩臂隐痛牵…… 这些细微的“求救声”,常常被忙碌或疏忽掩盖。及时察觉这些异常,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第一步;而积极有效的日常预防,更是构筑心脏长城的坚实根基。

如何将专业的心脏健康知识,转化为老年人可感知、可操作的日常守护?在大型医疗健康服务专栏节目《明医有话说》 的一期专题中,主讲老师带来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观手八连招”自检法,以及一道滋养心气的药膳良方“鹿芪汤”,为银龄群体的心脏健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医智慧方案。

手中有乾坤:八步观手,初探心之安泰

中医素有“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智慧。手掌作为身体的“微缩景观”,其色泽、形态、温度等细微变化,常能映射脏腑气血的盛衰,特别是心脏的状态。《明医有话说》主讲老师深入浅出地传授了“观手八连招”,助您在家轻松进行初步心脏健康筛查。

主讲老师强调,“观手八连招”是重要的健康自查线索,但非确诊依据。若观察到多项异常信号,特别是伴随胸闷、胸痛、心悸等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 节目中,老师更分享了一位65岁张阿姨的案例:她通过观察自己手掌持续紫暗、中指根青筋怒张,及时就医查出冠心病前兆,因干预得早避免了严重后果。

一碗养心汤:药食同源,日常滋养心动力

除了教会大家“察颜观色”识风险,《明医有话说》这一期专题更倾情奉献了一道操作简便、适合居家调养的药食同源护心方——鹿芪汤。此方立足中医“补气活血、温阳通脉”的理论,精选常用食材药材,经古方改良后,温和且适合家庭场景日常滋补。

此汤用到鹿茸、北黄芪、淫羊藿、仙茅四味药材,配上鲜嫩的鸡肉半斤。栏目中老师详细介绍了制作方法,先将鸡肉焯水,打去浮沫后将药材清洗干净,装入纱布袋中一起炖煮4小时左右,出锅后加食用盐调味即可。

此方法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血运行欠畅引起的乏力、畏寒、胸闷、心悸等症,作为日常保健调理之用。 主讲老师特别提醒,体质偏热、感冒发热、或患有特定疾病,服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

明医引路,智慧养心:为健康人生加码

《明医有话说》大型医疗健康服务专栏节目带来的“观手八连招”与“鹿芪汤”,都是将深奥中医智慧转化为普惠健康方案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只有中医专家的娓娓道来、贴近生活的实用妙招、以及看得懂学得会的养生方法。无论是通过观察手掌变化提高对心脏健康的警觉性,还是通过一碗精心配伍的汤羹在日常中滋养心脉,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预防大于治疗,日常养护胜于病时急救。

心脏的健康跳动,是生命乐章最动人的节拍。 面对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现实,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实用自检方法,善用药食同源智慧进行日常调养,是每一位中老年朋友关爱自己、拥抱健康晚年的明智之选。而《明医有话说》大型医疗健康服务专栏节目,让专业中医知识成为您家庭健康的“守护明灯”。不断解锁实用养生干货,跟随中医脚步,学一点、用一点,为您的“心”动力保驾护航,让生命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