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24年夏天施晓杰发起了名家楠溪江写生活动,参加活动的画家来自全国各地,大都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写生过程中我们聊起了可以直接办个写生展,处于想法与落地之事,我们把展览取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部分校友作品展”。与此同时,我正为瑶溪钟秀园策划一个春节大型活动,钟秀园环境优雅,还坐落了几间清代大宅院,这不正能表达现代文明与传统思想的冲突与融合的机会吗?经五个多月的筹备与展厅改造,春节前夕我们终于布展完毕。
步入一场意义非凡的艺术盛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部分校友作品展”顺利开幕。此次展览绝非普通陈列,它宛如一座横跨时空的桥梁,一端系着历史古迹与传统的东方思想,另一端连接着今朝艺术研究院校友们在艺术领域熠熠生辉的当代思考。艺术家们对艺术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深沉热爱,都通过此次展览,在岁月的宏大画布上,晕染出一幅幅绚丽夺目、引人入胜的艺术篇章 。
踏入展厅,仿若踏入一片广袤而深邃的艺术丛林。每一件作品都宛如一颗独一无二的星辰,散发着迷人且深邃的艺术光芒。这些作品,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在漫长创作历程中,从内心深处倾吐而出的细腻情感,是他们灵魂的真实映照与艺术表达,每一件作品都犹如一扇扇通往截然不同世界的神秘窗口。
施晓杰,方晓保,杨玉贵,姚刚,刘沉鹏,卓晓光,刘梅子他们的油画作品以其浓烈厚重的色彩,精心堆砌出一个个梦幻与现实水乳交融的奇妙场景。画家们手中的笔触层层堆叠,恰似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珍贵记忆。随着光影的不断变幻,观赏者仿佛能从中看到生活的炽热与激情,以及那份喧嚣过后回归宁静的本真状态。
周咏平,刘朝辉的水墨作品则以墨为灵魂,以水为韵脚,营造出独特的东方意境。在山水画卷之中,仿佛是梦幻的具象化;国画特有的留白之处,并非空白,而是仿若天地间的灵气氤氲而生,蕴含着无尽的想象空间。画家张真恺以寥寥数笔,便能精准勾勒出世间万象的神韵。在宣纸的天地间自在嬉戏、悠然栖息,生动的姿态仿佛要冲破纸面的束缚,融入展厅的蓬勃生机之中 。
陈伟的版画作品,每一幅都像是时间的切片,凝固了某一瞬间的光影与情感。刀法的精细与力度的掌控,在版画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痕迹,这些痕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既具象又抽象的画面。陈伟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无论是街角的旧时光,还是乡间的田野风光,都能在他的版画中找到生动的再现。他的作品,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陷入对过往岁月的沉思,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无限遐想。
季伟林抽象陶艺作品,则是本次展览中的另一大亮点。他的陶艺,打破了传统陶艺的界限,以抽象的形态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陶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当代语境下的新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这些校友们,虽早已毕业,奔赴各自的人生旅程,但他们始终未曾有一刻离开艺术的温暖怀抱。他们带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求学期间所汲取的深厚滋养,在漫长岁月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沉淀。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学术研究中的精深见解、情感世界里的深沉积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每一件作品之中。
此次展览,无疑是他们艺术征途上的一座重要阶段性驿站。在这里,校友们通过作品实现了灵魂的深度对话,他们的艺术才华相互碰撞、交融,奏响一曲激昂的艺术交响乐,共同谱写了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辉煌艺术华章。
对于我们每一位前来观展的人而言,这场展览就像是一扇扇精心雕琢的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得以窥探艺术的深刻真谛,领略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在这充满墨韵与华彩的艺术世界中,我们沉醉其中、静心沉思,尽情汲取艺术所蕴含的无尽养分。我们满怀期待,期待着下一次与艺术之美的浪漫重逢,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艺术的浩瀚海洋中继续乘风破浪、逐浪前行,不断探寻那更为深邃、更为遥远、更为美好的精神彼岸。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季澄
部分校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