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春之际,脑海里时常想起老一辈艺术家谈画论艺的美好场景,其中德艺双馨大家孙其峰先生与大写意画家刘荫祥先生换画的艺坛佳话更是久久萦绕。

  据笔者了解孙其峰先生一生中只与大写意画家刘荫祥先生换过作品,从孙老给刘荫祥先生寄来的信函、国画和书法作品中足以看出艺术学养深厚,教学思想独特的孙老,对刘荫祥先生作品的高度喜爱与关注,以及两位艺术家在艺术追求上的共鸣和相互欣赏。在此,我们希望通过分享天津著名文化学者姜维群先生关于换画的纪实文章,激励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追随前辈的步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是孙其峰先生与刘荫祥先生换画时留影

孙其峰换画

姜维群/文

  在书画界经常发生一些事,像出画集办画展等,有的红红火火甚至轰轰烈烈,但很快付诸平静,一切又复常态。然而一些平平常常的事,却常如石子入水,其涟漪越扩越大,在人心中经久不泯。

  今岁乙酉年夏,画家孙其峰致信画家刘荫祥,主动拿自己的一幅四尺三裁画,求刘荫祥一幅《羲之爱鹅图》。让刘荫祥惊诧不已,激动不已,敬佩不已。

  为此笔者特与孙其峰先生通了电话,他说:“刘荫祥的画特点很清楚,是有质量的特点,是高水准的特点。画家作品的风格必须要有相应的水平才行。有特点画面,个别并不等于有水平,并不等于好。刘荫祥在天津画家中很特殊,和别人不一样。”

与孙老结缘的就是这张《義之爱鹅图》,刘荫祥先生2004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就是这本画集引出了孙老换画一段佳话

  《刘荫祥作品集》今年5月出版(时值2005年),刘荫祥给心仪已久的孙其峰先生寄上一本。很快收到回信,信中孙其峰写道:“我最喜欢《王羲之爱鹅》、《郑板桥》、《西游师徒》几幅……”读后又写了一幅书法为贺:“像外求似,遗形取神。”并跋云:观荫祥道兄大作,钦佩之余拈古人论画短句书以为赠。同时提出了“换画”的请求。

孙其峰先生寄给刘荫祥先生的“换画”意愿的信件

  孙其峰先生给刘荫祥先生信函内容如下:

  荫祥同志:接到大作(画册),非常高兴,一次能看到这么多的佳作,太好了。

  我最喜欢的是王羲之爱鹅,郑板桥,西游记师徒几幅,以及花鸟画部分的《双喜图》、《水仙金鱼》、《双鸽》、《平安长寿》、《最后的晚餐》、《 花与鹅 》……等等。

  读完后想起古人旧句二则,书以为贺:“象外求似,遗形取神”。

  另外,我想咱们交换一张作品吧,不知你有时间不?如果可以我想求你一幅羲之爱鹅图,我以四尺三裁花鸟对换,不知可否?请勿客气。

敬礼。

  孙其峰

  2005年7月6日

图片是孙其峰先生和刘荫祥先生换画的《好鸟鸣春图》2005年作品

  图片是孙其峰先生为刘荫祥先生题写的书法作品,内容如下:象外求似 ,遗形取神

  观荫祥道兄大作,钦佩之余,拈古人论画短句,书以为赠,乙酉(盛)夏挥汗书于致远小楼,其峰 [孙氏]

  为此笔者特与孙其峰先生通了电话,他说:“刘荫祥的画特点很清楚,是有质量的特点,是高水准的特点。画家作品的风格必须要有相应的水平才行。有特点画面,个别并不等于有水平,并不等于好。刘荫祥在天津画家中很特殊,和别人不一样。”

  放下电话默思良久,孙其峰不仅是大师级的画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重视画出个人风格的人。记得一次谈话,他说他的学生霍春阳最好,完全脱离了老师特点,形成个人风格,对此他十分赞赏。对于刘荫祥的画,孙其峰同样抱有这样的观点,对他多年探求,走自己的画路不仅肯定并且很欣赏。

  刘荫祥的画用“粗笔大墨”四字可概括其特点,用“天然童真”或可见其风格。刘荫祥自己说:“我的画是用儿童的心态创作出来的;我的画是从现实生活造型转化为艺术造型创作出来的,创作要有时代感。”

《独立独行,其乐无穷》(青蛙图)刘荫祥先生2018年原创作品

《好大的雪》,刘荫祥先生2013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坐井观天图,请君出来看,井口并非天》刘荫祥先生2013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心旷神怡图,不出井口焉知天》刘荫祥先生2013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归井图~外面太杂乱不如家安然》刘荫祥先生2015年原创作品

  《余曾画坐井观天,心旷神怡和归井图,颇似我的艺术历程》刘荫祥先生2016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由此想到傅雷曾说过的一句话:“表现时代,是的。不但要表现时代,而且还得预言时代。但这表现决非是照相,这预言决非是政纲式的口号;我们不能忘记艺术家应该表现的,是经过他心灵提炼出来的艺术品,艺术是一面镜子,但决不会映出事物的现实相。”

  刘荫祥拿着这幅画册上的原作,86岁的耄耋画家孙其峰拿出一幅4尺*2 尺的《竹雀图》精品与之交换。刘荫祥感慨地说:“孙老爱才奖掖后学早有口碑,今天我确确实实地体会到了。学画更要学孙老的做人啊。”

  艺术不应是冷冰冰的,不应仅仅是金钱的商品化的,在艺术的背后更多的应是真情、热情乃至亲情。艺术在这样的世界里,一定是温馨的、充满活力的,您说是吧?

  刘荫祥简介

  刘荫祥,1938年生于天津,2020年8月15日在津去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曾先后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迎春花》、《国画家》编辑,《少儿美术》副主编。

  晚年致力于小品画创作,在绘画语言的开拓和作品题材的挖掘上,均有所建树,受到画界广泛关注和好评。《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各大网络媒体等均有作品和文章发表。出版有《刘荫祥作品集》两册,《刘荫祥活页大红袍画集》以及国画技法书多部。1999年和2001年分别荣获“全国百杰画家”和“全国有特殊贡献的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称号,拍有电视专题片《童心画世界》。

  《渴望减负》2012年刘荫祥先生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编者赏析:此幅作品中三只小鸡,全部回首、张嘴、仰望,如孩童般期盼与家长对话,表达期盼解脱束缚之意。作品巧妙之处在于画家并没有画“家长”,而是通过小鸡的体态神情给读者以画外有话的联想。

  细看每一只小鸡一改刘荫祥笔下胖墩墩毛茸茸的造型,此幅作小鸡瘦骨嶙峋,的腿部,我们会发现都系着一根绳,其中一只小鸡系绳另一端拴着塑料拖鞋(这是乡村农家为了防止小鸡淘气走丢的羁绊,画家用塑料拖鞋好更突出出时代感)。三只小鸡一前两后,一上两下,呈三角形稳定构图,寥寥数笔就将小鸡的头、胸、翅、腹、腿、爪、嘴、眼的结构精准的展现于画面,刘老作品中小鸡造型,不同于其师崔子范先生和师祖齐白石老人,而是对齐派学习研究传承之后的发扬创新,是属于刘老独一无二的造型。

  此幅作品主题突出,内容凝炼,既是刘老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更深沉热切的感受到画家对于当代青少年课业负担较重关注,以及通过作品为孩子们发声,极具现实意义。

《红梅入室陋亦雅》刘荫祥先生2008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空中硕果,丁酉年春画个气球为伪大师照相》刘荫祥先生2017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中秋时节蟹正肥》刘荫祥先生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尝尽人间酸甜苦辣》刘荫祥先生2017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嫌皴擦枯燥,喜气韵生动》刘荫祥先生试(原创)笔国画大写意山水作品

《花开催人酔,鸟飞一缕香》刘荫祥先生2014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相依相爱终身不离》刘荫祥先生2019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人生如圆,返璞归真,我又做娃娃梦》刘荫祥先生2020年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新的诱惑》刘荫祥先生原创国画(金鱼,铜钱)作品

《爱心》刘荫祥先生原创国画大写意(小鸡,泥鸡)作品

《赏雅者赏俗者,雅俗共赏者,各讲其道,艺术之好不可共识也》刘荫祥先生2015年原创金鱼作品

《老红图,红蜻蜓别称谓之老红》刘荫祥2020年先生原创国画大写意作品

  《鸿运当头,好事连连图,画家应站在(美术)史的高度画出自己,接受时间的考验和行家的挑剔》刘荫祥先生2017年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