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之后,我们再看画虎。
在现代画虎的名家中,张善孖,高剑父高奇峰兄弟,胡爽庵,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冯大中等画家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善孖(1882年—1940年)是张大千的二哥,画虎成癖,以画虎名噪一时是近代中国画虎第一人,人称“画虎宗师”。张大千也因为尊敬他而立誓不再画虎。张善孖笔下猛虎,既不失虎的威猛,又富有人性,含有一种温情。林语堂曾称赞道:“他画的老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精纯逼真。”因为画得逼真,其笔墨写意性会有所降低。为了画虎,张善孖在家中养了一只老虎,每日观其神态,所以张善孖画的虎比较写实。再有张善孖张大千的弟子慕凌飞,入师大风堂,为实现张善孖的心愿,不负大千的嘱托,历时三十余年完成了中国画坛第一幅《百虎图》长卷,被誉为中国画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但其画法未出师父左右,仍以逼肖为能事。
高剑父(1879年—1951年)、高奇峰兄弟,“岭南派”创始者“三杰之一,用传统笔墨以及“撞水、撞粉”等特殊技巧,用来画虎等飞禽走兽和山水,虎画得威风凛凛,形体更加逼真,与同时期的张善孖相比并无根本上的变化,皆为一个时期爱国情怀的一种投射。
刘奎龄(1885-1967)、刘继卣(1918-1983)父子。前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后者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人物画、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当代画圣。刘奎龄画虎兼工带写,画的比较温和。刘继卣更写意一些,常把动物形象在写实基础上加以夸张,善于捕捉动物动作过渡的瞬间动态,表现出比生活中更为完美的形象,并赋予动物以拟人化的情感,但画法上并无特别突破之处。
胡爽庵(1916.12—1988.10),画水墨写意虎,笔墨酣畅,有“虎痴”之美誉。
但上述几位大家,画虎几类,并无显着的创新之处。
冯大中(1949~)画工笔虎,笔法如同丝绣发编,以破锋笔细丝而成,“丝毛”尽精刻微柔韧蓬松的毛绒不落笔痕,毛色的光泽感也表现出来,但又回到了传统的工笔画上。
虎为百兽之王,是强壮、威武、勇气和胆魄的象征,代表威严、权力和荣耀,是表示吉祥、平安的瑞兽,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和胆气。俗语云,画虎画皮难画骨。不管怎么画,画出虎的外在形象不是唯一技能,能画出虎的威猛和气势,才是虎的魂魄和精神。而要表现这一点,中国画早就有标准,这便是六朝谢赫绘画“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也即后来所说的“书法用笔”。书法,是一切骨法的基础和基石,是大写意的骨和魂。我们发现,上面几位画虎大师,书法都不是他们的强项,写出的主要是画家字。还不如徐悲鸿,书法学康有为,颇具功力。仅仅从这一点,王阔海先生所画写意虎,就与他们从根本上区别开来。我们知道,王阔海先生的书法功夫深厚,笔力洞达,尤其是章草,如乱石铺街,大小错落,深得“道法自然”之高妙。无论是画正面虎、回头虎、卧虎、侧身虎还是山中虎,除了“王阔海新‘六法论’”中以“中国画素描”以线造型上的准确把握之外,笔墨的书写性,也是王阔海先生的最大特点和优势,由此而在内力上得其骨,在神态上得其威,在笔墨上得其韵致,与书法诗文和题跋印章,巧妙组合,构筑出一幅幅完整的虎虎有生气的画面。
再看画驴。黄胄以画驴着称。黄胄的绘画成就,得益于大量的速写,其主要成果体现在大量新疆少数民族人物速写稿。黄胄擅长人物画之外,还以画驴着称,在画坛被戏称为“驴贩子”。驴子在新疆随处可见,是黄胄笔下的常见形象,黄胄在新疆下乡时,画了大量的毛驴速写。黄胄放养了三年的驴。长时间与驴接触,使他与驴结下了不解情缘,所画的驴子或单个或群居,千姿百态,形态可掬。然而,与人物画一样,在其作品有意保留速写元素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也因速写元素的大量保留,给人一种书法用笔与写意性未能完成的感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黄胄的书法不过关,等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补课的时候,因天不假年始终未能完成这一课,那么画的写意性自然就谈不上。不管什么画法,纯粹才是其显着而稳定的特质。与黄胄先生之相比,王阔海先生的大写意毛驴,用的是新“六法论”中“中国画素描”和传统骨法中的书法用笔,既不失其形态特征,又充满着浓郁的笔墨情调,尤其是《百驴图》长卷,与黄胄先生所画毛驴相比,其书写性与书卷气更加浓厚,达到了中国画写意的至高境界。
我们再看王阔海先生的大写意牛。绘画史上画牛,诸如著名的韩滉《五牛图》等,是经典的工笔画法,与写意牛尤其是王阔海先生的大写意牛,没有可比性,于此我们不论。能与之相比的,也只有现代李可染先生。李可染先生有着中西两种画法的基础背景,有必要先简单看一下其简历。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早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之后越级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后应重庆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邀请,任中国画讲师,并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和研究,主攻山水、古典人物、牧牛图。之后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翌年春拜齐白石为师相随10年,同年又深得黄宾虹积墨法之妙。1948年李可染在北平举行第二次个人画展,徐悲鸿收藏其《拨阮图》《怀素书蕉》等写意人物画近10幅,藏于徐悲鸿纪念馆。1950年,李可染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副教授。同年,为《人民美术》创刊号撰文《谈中国画的改造》,指出发展中国画的前景。1954年,李可染为变革中国画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由此可见,可染先生与徐悲鸿一样,立志改造中国画,因而得到徐悲鸿的认可。尤其是从“对景写生发展到对景创作”,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作出了独特贡献。可染先生还非常喜欢画牛,以“牛画”而蜚声画坛,更以牛的吃苦精神感动同行,其画室取名为“师牛堂”。
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深得西画光影和焦点透视的影响,有的作品刻意追求西画的光影效果,虽则吸收了黄宾虹先生“黑宾虹”时期的积墨法,而画牛更多运用的是填墨法,亦或二者之间而用之。但西画元素更为显着,对宾虹先生的笔墨韵味却得之甚少。其所画牛系列,同样是西画因素影响。所画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勾勒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虽则富有生活情趣,但造型却相对太简略,只是大体备其形似而已。又因以块面造型为主,几不见线条,故而与以线为骨魂的大写意相比,其笔墨便弱了许多。反观王阔海先生画的牛,坚守“中国画素描”以线造型等独创的“王阔海六法论”,书法用笔的线条不仅扣在牛的造型上,而且极具独立线条起伏变化的味道,其书写性的笔墨更是变幻莫测,韵味十足。
王阔海先生画牛,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帧帧不失大写意之魂。或卧牛、行牛、耕牛、牧牛,或单牛、双牛、群牛,或老牛、小牛、母子牛,或食草牛、小憩牛、孺子牛,或凝目、回眸、俯首、哞鸣,或牛气冲天,或天牛卧看(题跋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皆刻画惟妙惟肖,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深得大写意精髓。既写实又写意,是王阔海先生既不与前人同,也不与现代李可染相同的自家画法,由此把中国画大写意画牛,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
王阔海先生画过两幅《五牛图》,其中一幅画四头牛和一只小牛,一头俯首,一头昂首,两头目视前方,小牛依偎在母亲身边,形神兼备,意趣盎然。长题跋于左下方,参差错落,延伸至左边牛四蹄下,如一片草坪。其题跋曰:
“冰冻雪寒牛背暧,夜沉风吼不思归。忽听娘亲声声唤,泪眼婆娑只有回。柳绿草青花正艳,哞哞奋起踏春来。郎骑牛背书声亮,遍地芳菲尽落台。步履蹒跚低俯首,犁痕作浪汗成畴。只为仓廪粮常有,戴月披星尽瘁酬。”
观之读之,另人感慨万千!右边一则题跋,与之遥相呼应,几方印章盖得特别讲究,富有趣味,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与动感,境界美妙,充满诗情画意。这是一幅难得的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精品力作手卷。
李可染先生曾在画作《五牛图》上题字曰:“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可染先生的肺腑之言,谁又能不说这也是王阔海先生追求艺术之路上的写照呢?
最后,我们看王阔海先生画骆驼。现当代有吴作人以画骆驼闻名,但他用的是西画的画法,以块面造型见长,虽用水墨但并非中国画的笔墨。其骆驼头部也太为概括,不免失于空洞。与吴作人先生相比,王阔海先生画骆驼,用“中国画素描”与以线造型融合的“王阔海六法论”,画出的是既写实又写意的大写意骆驼。特别是那两幅《任重道远》和《小憩》图,气势宏大,其造型极为结实而深入刻画,笔墨姿肆汪洋,水韵墨痕顺机生发,笔情墨趣自然滥觞,足以看出明清徐渭、八大之笔墨遗韵。无怪乎中国美术史论家刘曦林先生对王阔海先生赞曰、“承接了八大徐渭续接至今的文脉精神,成为极少数承薪接火之人。”再从王阔海自题的一首七绝的后两句诗“今时亦失文长墨,斯图似出雪个庐。”足可看出王阔海先生的文化与艺术的自信。
由于篇幅所限王阔海先生画其它动物比如羊、兔、狗等动物,以及更具体的作品比较也只能暂且割爱了。
庄子语云,技进乎道(庄子《养生主》:“道也,进乎技矣。”)。心中有道,有天道、人道、艺术之道,自然之道,才能绘出画之道,而最终归于老子“道法自然”之道。王阔海先生大写意动物走兽,可以说达到了神刀鬼斧,游刃有余,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大化之境界!至此也可以说近百年的“中西合璧”亦或是“中西融合”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了“融合中西之长”亦或是“洋为中用”之“为我所用”的最完美阶段,而王阔海先生则是这最后阶段的炉火纯青之人。
癸卯盛夏于京都西山
褚哲轮(作者简介)
美术理论家、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书法美学博士(在读)。中国海洋大学学士。中国国家画院教学文献编辑,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编辑,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精英理论班(学术),中国书法绘画大型(教学)文献编委。历任《中外交流》月刊社编辑记者,《中国书画》报特约编辑,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凤凰美术》杂志执行总编,《凤凰美术报》执行主编,北京凤凰岭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等职。中国画院专职书法家。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特聘院士。2018年始任褚遂良书画院第一任院长、名誉院长。现任于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法篆刻院。
研究成果与学术专著:
《变易美学·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哲学》(上、中、下卷,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编着《澄怀味象——走进姜宝林工作室》教学文献(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主编《姜宝林四大家四高僧作品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主编《写生范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编辑《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教学文献(文字)》多部
主编《中国国家画院龙瑞教学文献》
编辑《横竖有理》(上、下卷)(曾来徳着,合作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合编)
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成果十周年系列成果·沈鹏教学文献集》(合编)
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成果十周年系列成果·曾来德教学文献集》(合编)
编辑《书为心画·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导师工作室(第二届)精英班学术理论作品集/文献集》(合编)
2004年应邀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黄宾虹内美解析》入选《黄宾虹研究文集》。论文《齐白石“衰年变法”本体论》应约参加“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学术研讨会。
为贾又福《无声之诗》作品集写序,并应约为贾又福央视国学频道专题片撰写解说词。等。为王学仲、欧阳中石、李铎,邓田夫、秦岭云、陈大章、张世简,王其智、雷正民、张志民(大石头),龙瑞、卢禹舜、曾来德、范扬、冯远、吴冠南、王阔海等书画大家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论文研究成果若干。
放笔直干“书”没骨
——观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艺术
评论:吴永强(艺术批评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看王阔海先生的作品,第一眼望去,我们便会联想到汉代画像石。顺着这个联想所指引的方向,我们将会穿越时间隧道,来到中华文明史的深处,望见对王阔海先生影响最大的传统艺术因素。的确,汉代画像石足以作为一个原型,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当代绘画中辨认出王阔海先生独具风格的作品。他的艺术也因此被誉为“新汉画艺术”。
王阔海先生主要是一位人物画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笔下出现过众多题材的人物形象,涉及现实生活、历史故实和神话传说,涉及戏剧舞台、诗词意境和哲思理趣;其中有古代的文臣、武将、仕女和贵族,有今日的将军、战士、乡邻与少数民族同胞;有对峥嵘岁月的追忆,对和平年代的咏歌;有将士们气壮山河的呐喊、惊心动魄的战斗,也有日常生活的风俗与普通人的劳作……其造型和语言风格首先是因主题和题材要求产生的。例如,其军旅题材的作品,苍劲而有力度;其风俗场景、家畜形象和戏曲人物,活泼而有灵趣;其博古系列的作品,远逸而散发出高古的韵味。因此,整体地看,王阔海先生的作品尽管形式丰富多样,但形式从不自行其是,它们尽心尽责地满足着内容表达的需要,从而与画中的内容高度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美学整体。
但是,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内容决定形式,作为一般规律,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形式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形式要求行使其独立的权利时,它就势必显示出对内容的反作用力。正是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制约中,艺术作品才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完美机体。王阔海先生的作品所具有的丰富的语言形式和造型风格,固然听应了特定作品之内容表达的需要,可是,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基于艺术家个性气质和主体修养的语言风格仍然不可阻遏地生长起来了,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变而有常的节奏,并经常以其对具体表达内容的反作用力而显示出强烈的个性。
王阔海先生兼擅工笔与写意、水墨与设色,但占据其作品较大比例的是写意和水墨之作。即便是工笔画,也常常参以小写意成分,一变而为工中带写,外收内放的篇章。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敷彩流丽之作,但多数时候吝于用色,不是听任墨分五彩,就是采用水墨淡设色,——或于粗笔浓墨中略施杂彩,或于淡墨轻毫中微染轻敷——直可把古人所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修改成“墨以立其形质,色以增其神采”。在他趋向于水墨写意的画面中,既有以线构形、仅靠萧萧数笔便能形完神备的白描式减笔形象,又有以线立骨、靠点线与皴染交织塑造的结构化形象,还有连勾带染,变线为面的落墨式形象,同时有不假骨线、全倚泼墨、撞水形成的没骨法形象。例如,其笔下的某些小品人物便是白描微染、逸笔草草之作;而表现革命战争题材的巨作《铁骨刚魂卫中华》、《飞夺泸定桥》等,则有线面穿插的复杂结构,它们将西画的素描、中国画的线条、晕染和皴擦结合一体,赋予了人物形象以充实的体量和绵密的质感,并使整个画面取得了骨鲠有力、气势磅礴的效果;至于其《毛驴》等家畜系列、某些戏曲人物或诗意形象,却将勾斫之法融入笔情墨趣,其挥运之处,但见笔与墨会、色随墨应,酣畅淋漓。今天,在这一批博古题材的系列作品中,我们又见到了没骨法运用的纯粹之作。汉画石造型在此被转化成了水与光的幻影,共同组成了一个“新汉画”的形象系列。
可是,如果我们仅仅把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落脚到今天这个博古系列中,就未免太过表面化了。事实上,王阔海先生的创作之所以能凭着“新汉画”之名独自立门,是因为它们从汉代画像石那里系统地传承和转化出了一个整体的艺术世界。其中既包含对画像石所依存的那种汉代艺术精神的提取,也包括对汉画石造型的借鉴。鲁迅先生说,“惟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由此“遥想汉人多少闳放”,叹其“魄力究竟雄大”。看王阔海先生的军旅系列作品,我们也不禁会生出“深沉雄大”“多少闳放”的感慨;而观其《毛驴》等家畜系列以及某些戏曲人物或诗意形象,我们又会想起鲁迅先生同样在褒扬汉代石刻艺术时所说的“毫不拘忌”“放笔直干”之类的赞词。至于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博古系列,能够让我们将其与汉画石联系起来的,并不仅仅是其人物或者车马造型,还有其内在的展放与生气,它们同样是——如鲁迅先生所说——精力弥满的投射。所以,就其与汉画石艺术的渊源关系而言,王阔海先生的创作实为精神与形象的辩证统一体,虽然时有偏重,但两者从未割裂。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成就了一个完整的“新汉画”艺术体系。
鲁迅先生说:“有精力弥满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首先是一种“力”的艺术,它本于其个人旺盛的艺术活力,又受到时代伟力的推动。前者源于他对艺术赤诚的爱,后者源于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一片土地的眷恋。40余年的从军生涯养成了王阔海先生对部队和军中将士的深厚情感,他对什么是“铁骨钢魂”有着特别颖悟。追溯峥嵘岁月,他用革命战争题材来表达对这种铁骨钢魂的礼赞;探源历史长河,他在汉唐“豁达闳放之风”中寻觅到了这种铁骨钢魂的悠久文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厌倦的热情。不过在他那里,中国艺术传统不仅是宋元以降的文人艺术传统,更重要的是追求力之美和大气象的汉唐艺术传统。他将汉画石作为范本,以此追摹古圣、神会先贤,为托付自己心中的“力”的艺术找到了载体,为体验“放笔直干”的快意开掘了灵感源泉。
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艺术”以汉画石为原型,可是其土壤却超过了汉画石本身的容量。它以汉画石的形神为主干,将根系一头扎进民间艺术,一头延伸到文人艺术,广泛汲取营养,终于将自己培育成一颗大树。前者包括皮影、剪纸、唐三彩、木刻版画、年画、浮雕、戏曲面具及行头等;后者包括宋元以来文人水墨画的丰富样式,其中又以“没骨法”为精粹。
一般认为,没骨法始于南唐徐熙,成于徐熙之孙徐崇嗣。虽然《宣和画谱》有载西蜀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言其“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然而画史仍旧遵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说,将黄筌推为勾填法的典范,以反衬徐熙的落墨花,故云“黄家富贵,徐家野逸”,是谓“徐黄异体”。这被认为是中国画之分工笔、写意的开端。但不论怎样,徐熙的落墨花连勾带染而成,的确为没骨法提供了原始方法,也打开了写意画法的境界,画家从此可以不受勾线造型的束缚了,多了一份表现的自由。当徐崇嗣易墨为色,用落墨花的方法来使用色彩,没骨法便诞生出来了。如此看来,没骨法的始基在于落墨法。而自晚唐五代以来,水墨画勃兴,以后一直受到推崇,从一种画法逐渐演化为文人画的至高审美境界。这一趋势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王维就曾表示:“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在这样的观念框架下,水墨就不再是一个创作方法论概念,而是一个绘画艺术的本体论和价值论概念了。以此反观没骨法,其是否使用色彩,就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于是,梁楷的减笔水墨人物画,青藤、八大、石涛等的花鸟画,都可纳入没骨法的范畴,更不必说本来就以没骨法名世的恽寿平、任伯年诸家的作品了。
王阔海先生的没骨法自然有对上述传统的继承,但是今天这一批博古系列作品却告诉我们,他在没骨法的探索上已经走到了诀别前人的地步。我们看到,连勾带染的线性式用笔在这里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水渍和墨迹,以及偶尔闪现的微茫的色光。一种透明的水色调代替了传统没骨法的粗笔浓墨。无论人物、车马、空间陈设还是人物手中的道具,画中的形象似乎全由泼墨加冲水、撞水形成,可是这些方法的不确定性却未导致轮廓的歪曲和形象的解体,观其画,远望保持了画像石完整的剪影,近看充满浑厚的体量和富有质感的细节。但整个物像却是透明的,仿佛背后承受着光的照耀。要是我们把民间艺术的因素考虑进来,则可能第一个对皮影戏产生感性的联想,因为画中的形象俨然是一团光,一簇影,影影绰绰,晃晃荡荡,如绽放的涟漪,刚刚成形却又要消失,如躲在幕后的皮影,看得见却抓不住。凭借出色的手感,画家把一种非控制性力量,朝着它的反方向,演化成了一种可操控的力量,然而却同时把可控与不可控两者争斗的余影残留到我们眼前,令我们的注意力不敢松懈。
与其说这种不敢松懈的状态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倒不如说是由于我们被画中的气场攫住了。谢赫“六法”之第一法叫做“气韵生动”,说的不是画画的方法,而是画中的境界。在凝神悟对画面的时刻,我们再也找不到比“气韵生动”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们所看到的景象了。虽然画幅有大有小,但无不有一股气韵,贯彻中边,溢出纸面,磁场般地将我们裹入画中。接着,我们便能穿越时空,结伴古人,与他们一道出游、行猎、耕田,并见证到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秦时帝王出猎,“吾车既工”;唐时美人踏青,“态浓意远”;汉唐古道上,佳丽们游龙乘凤,卷起滚滚红尘;望“畸人乘真,手持芙蓉”,我们嗅到仙风道骨的气息;听远古之音,壮士放歌,我们感染到“涤秽浊兮存正灵”的浩然之气;在墨色水痕的追问下,彩陶的古韵、青铜的辉光以及唐三彩的色温,带着时光的表情,将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
要问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新在何处,不用出声,我们已经知道其最大的表现在于对没骨法的创变,因为这一批博古系列作品已经给出了形象的诠释。我们当然可以到古人、近人那里进行各种追溯,来说明王阔海“没骨法”在传承上的由来,例如王维、张璪等的破墨法,梁楷的泼墨法,居巢、居廉的撞水法,张大千的泼彩法等等,但是,在王阔海先生那里,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都没有成为束缚其手脚的程式,其作品面貌是新的,手法是新的,画中各种冲突的发端与解决、各种微妙平衡的建立,都属于他个人的。而且,这些作品中的每一幅都有持续稳定的效果,说明它们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心手相应的产物。这同时说明,王阔海先生施用的没骨法,系统性地超越了前人,已成为独创化的技法体系,不仅为丰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一个资源,也可望作为一个成功案例,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王阔海先生对汉画石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研究,曾经写作有四言诗《古汉画石刻礼赞》10篇,围绕汉画石的产生渊源、艺术风范和题材内容,彰扬其“震古烁今,炳耀灿烂”的成就,《总赞》一节更以“送怀千载,孰接先贤?”之问,抒发了自己开创“新汉画”艺术的宏大志向。在此博古系列中,我们可在《墨镕青铜》(之一)和《春耕图》的题跋中分别读到第一篇《渊引篇》和第八篇《生产生活篇》的选段。除了多篇自书诗文,该系列中的题跋更多地源于古代典籍,例如,另一件《墨镕青铜》的题跋辑自琅琊刻石文,《陇西行》辑自汉乐府,《出行图》辑自《先秦史七卷(卷五)》,《出猎图》辑自先秦石鼓文,《远古之音》源于东汉蔡邕,《长安水边多丽人》源于杜诗,《畸人乘真》辑自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高古》等等。无论如何,王阔海先生维持了诗文书画统一的传统中国画形式,也许对他而言,这不是在坚持一种传统惯例,而是在维护民族艺术的美学特色与文化品格。虽然深怀突破与创新的愿望,但他并不打算放弃传统中的精华。这也许提供了一个象征,可帮助我们理解其面对画中四处蔓延的反控制力,他如何能够以控制力加以掣肘的主体依据所在。
但是,我们明白,要是没有实践上的功夫加以支撑,主观上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是无用的。这时,画中用于题款的书法提醒了我们。在这些由大篆题名、小草或行楷题跋的文字运动中,我们看到了融会秦简汉碑、北碑南帖和古近诸家神韵为一体的书法造诣。正是这种造诣,形成“以书入画”的格局,帮助王阔海先生将描绘变成了书写,从而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身体力行化了。藉此,他顺利实现了其主体控制力的表达,并成就了其“新汉画”艺术的境界。
2020年9月2日于四川成都
【艺评人简介】
吴永强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家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书画与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
兼职:
泰国易三仓大学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
杜甫草堂博物馆书画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四川省当代油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雕塑学会理事
王阔海艺术活动大事记
1985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
198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得到何海霞、黄胄、刘大为等艺术名师的亲授指导
1989年中国画《日月星辰》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1990年向亚运会捐赠巨幅鹰作《九雄图》,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相继做了报道
1991年与画友同仁举办《老区风情画展》
1992年中国画《峥嵘岁月》参加全国美展
1994年中国画《土枪土炮》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王阔海中国画展”
1997年中国画《游春图》在嘉德拍卖行6尺整纸以24500元拍出。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阔海国画集》。中国画《凉山托子》获97年世界华人书画大奖赛银奖。中国画《神剑之魂》获全军八一新作奖。在山东美术馆举办了“王阔海中国画展”
1998年在山东烟台美术馆举办“王阔海中国画展”,被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聘任为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1999年中国画《巨擘》获99年中国诗人、书法家、画家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迎中国澳门回归书画展铜奖。中国画《倚天长剑》获庆祝建军五十周年全国优秀作品奖,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国画家代表团赴澳大利亚举办“99悉尼中国画艺术展”其新汉画作品引起强烈反响
2000年应邀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绘制历史战争题材的巨作《岳飞抗金图》、《成吉思汗西征》并永久陈列,新汉画作品《游猎图》被国家领导人收藏
2001年与王腾飞合作中国画《整装》获全国画展优秀作品奖。新汉画《出猎图》获“情系奥运中华书画艺术大展”银奖。主导汉画艺术研究院创刊“汉画艺术研究报”。与画友同仁一起向沂蒙老区济困助学基金会捐款60万元
2002年中国画《同路》获庆祝建军75周年全军画展铜奖
2003年中国画《侗族芦笙》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展
2004年《王阔海新汉画作品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反映二炮题材的新汉画《对接》参加全国第十届美展,并由浙江美术馆收藏。“王阔海新汉画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行,入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新汉画在继承与创新上的学术价值和形成的艺术风格,一致认为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2005反映抗日战争体裁的国画《峥嵘岁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6年“王阔海新汉画水墨全国巡回展”分别在天津、中国澳门、南京、上海、常州、淄博、北京等十大城市展出。新汉画《车马出行图》、《游春图》被选入军委领导出访美国与法国,作为国礼赠送。
2007年国画《罗瑞聊大将》获“庆祝建军80周年”全国大展银奖。
2007年评为中国书画界十大影响力人物
2008年当选中国美协第七届美代会理事。
2008年当选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2009年新汉画作品《神剑碑铭》参加全国十一届美展
2011年当选中国画学会理事
2012年4月当选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5月在山东翰达拍卖有限公司《出行图》、四平尺,《秦时明月汉时关》、六平尺,分别以31万、63万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2年当选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当选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新汉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飞夺泸定桥》在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大展中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2年新汉画《踏雪寻梅》、八平尺,书法《沁园春·雪》、六尺整纸,在山东翰达拍卖有限公司分别以78万、13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2年12月16日新汉画《驾骐骥以遨游》(十五平尺)在北京琴岛荣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18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4年1月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将王阔海独创的新汉画作品《同游图》两幅,书法作品3副。作为国礼赠送,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015年王阔海新汉画作品《舞乐百戏图》(1.1平尺)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13.5万元拍卖成交。
2015年4月王阔海新汉画艺术馆在北京琉璃厂融宝汇美术馆揭牌成立,其新汉画作品长期陈列。
2016年王阔海主席带领中央国家机关美协圆满的举办了国家机关工委、工会联合会为指导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第四届职工书画邀请展”。
2017年王阔海主席带领中央国家机关美协圆满的举办了国家机关工委、工会联合会为指导的“纪念建军90周年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书画邀请展”。
2017年11月10日新汉画作品《弄玉引凤图》(1.5平尺),在北京保利第三十九期精品拍卖会中以14.95万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7年9月王阔海书法行书楹联作品(海岳艳霞开锦绣,江城花柳焕文章)在荣宝斋在线微拍中以23600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7年12月9日在全国特色产业文化艺术联盟,北京指点艺融文化发展公司,四川众扶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艺术教育走进贫困乡村公益行”启动仪式义拍.义卖.义捐活动中,《毛驴图》(四尺整张)以18万8千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8年3月27日王阔海先生所独创的新汉画水墨技法,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获得国家专利权。
2019年3月18日王阔海新汉画艺术馆在山东省滕州市汉画馆正式开馆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2019年4月王阔海先生率中国高端艺术家文化艺术交流团赴美国学术交流访问,在哈佛大学主讲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在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的学术意义和创新价值,其新汉画作品在纽约高端画廊展出。
在美国学术界和上层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8月8日,世界领袖访华代表团欢迎晚宴在北京隆重举行。
九国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齐聚北京。王阔海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赠送了新汉画作品《田猎图》,并共进晚宴。
2019年12月21日,中国香港贞观国际拍卖集团有限公司,“一带一路艺术走进迪拜拍卖会”,拍卖了新汉画水墨艺术创始人王阔海先生的一幅8平尺新汉画水墨作品《游猎图》,以129万迪拉姆拍卖成交。(1迪拉姆相当1.89元人民币,合243、8万人民币)。一股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汉文化的新汉画热正在国际间俏然兴起。
2020年“抗疫情援武汉”速写选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简书、凤凰新闻、百度新闻等各大主流媒体发表,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
2020年6月28日王阔海先生新汉画8平尺(竖幅),《辇上四顾图》于北京东兴瀚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艺术品拍卖中以28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同日四条屏《梅、兰、竹、菊》(每屏138x69cmx4)以368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每幅合92万人民币。
同日,四尺整纸《毛驴图》以149.5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传统笔墨勾线人物《长安水边》、《怀古》分别以8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同日,草书《爱莲说》、《陋室铭》分别以16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草书《沁园春•雪》、《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以20万元、3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同日,王阔海先生四字横幅书法(138x34cm)《恵风和畅》、《和为贵》、《海纳百川》、《观海听涛》分别以13.8万、11.5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2020年9月28日,王阔海先生新汉画《出猎图》(138X69Cm)、《唐韵彩陶图》(69X69cm),在东兴瀚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艺术品拍卖中分别以460万元和345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同日,王阔海先生新汉画山水画(1、5平尺)《结庐在人境》、《空山新雨后》分别以23万元、25.3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同日,王阔海先生的骏马图(1.5平尺)《昭陵六骏之什伐赤》、《昭陵六骏之特勒骠》分别以25.3万元和29.9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2021年8月12日王阔海先生参加了由厦门不二轩所组织的“不二真情、艺豫同在”赞助河南郑州洪水灾区书画义拍义捐活动,将所拍卖的人民币127589元全部捐献给郑州灾区。
2022年春月,著名中国美术史论家刘曦林对王阔海先生进行了艺术
釆访与对话;并评价王阔海老师的艺术成就归结为四点:
一: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做到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二:王阔海的新汉画水墨开辟了一个审美领域,是新的水墨奇迹。为中国画的发展立了一大功,是守正创新的典范。
三:王阔海先生完成了学院派画家向文人画家的转型。
四:王阔海先生承接了自明请八大、徐渭、吴昌硕,齐白石及至当代的文脉,成为极少数承薪接火之人。
2023年3月被评选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终身教授。
2023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名家学者评价王阔海新汉画文集》,在中国画坛造成深远的学术影响。
2023年8月6日王阔海当选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专委会高级顾问兼美术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2024年在全国网络投票评选“走进艺术大师”活动中被评为金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