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夏时节,北京798艺术区美仑美术馆迎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展览。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王雪倩的首届个人画展于4月16日盛大开幕,展现了这位音乐家在视觉艺术领域的独特探索。

 

 

 

 

王雪倩自幼学习古筝,以卓越的演奏技巧和深邃的艺术理解力在古典乐舞台上早已成绩无数。而鲜为人知的是,她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此次画展以“音画交融”为主题,精选了30余幅代表作品,涵盖水墨、油画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她对东方传统意境与现代艺术表现的融合探索。展品中既有对传统音乐元素的视觉诠释,也有对现代艺术形式的大胆尝试

 

 

 

云图片

 

 

 

艺术理念的创新突破

 

 

"绘画对我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创作,"王雪倩在开幕式上表示,"当我无法用音符表达的感受,就用画笔来诉说。每一笔都是一个音符,每一幅画都是一首无声的乐曲“王雪倩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画笔表达古筝的韵律?如何用色彩描绘音乐的情感?这次展览,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次尝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明评价道:"王雪倩的作品展现了难得的音乐性,她成功地将听觉艺术转化为视觉体验,这是一种很独特的艺术语言,即使她并没有特别专业的学院派手法,但是却很有天赋。"

 

 

 

云图片

 

 

 

画作背后的故事:王雪倩画展作品灵感与创作趣闻

 

 

 

 

 

《墨韵·高山流水》 “画这幅画的时候,我一边听着演奏录音,一边在纸上尝试不同的泼墨手法。”王雪倩回忆道,“有几次,水墨流动的方向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但正是这种不可控的‘随机性’,让我意识到,水墨和古筝的共通之处——它们都是‘不确定的美’。”
她最初尝试用传统毛笔勾勒琴弦的流线感,但总觉得不够灵动。后来,她突发奇想,干脆用古筝的“义甲”(演奏时戴在手指上的指甲)蘸墨,在宣纸上划出一条条曲线,效果竟然出奇地好。“可能是因为义甲本身就带有音乐的痕迹,用它画出来的线条仿佛也带着旋律。”她笑着说。

 

云图片

 

 


《听雨》 这幅作品的灵感来自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江南的雨,总带着一种诗意的朦胧,而古筝在弹奏时的点弹技法(类似雨滴落下的声音)正好可以成为画面中的元素。为了模仿雨滴的质感,她尝试在宣纸上滴墨,再用纸巾快速吸收,形成深浅不一的水痕。“这就像古筝上的‘泛音’,需要掌握力度和时间,才能形成最自然的效果。”

 

王雪倩谈到有一次,她在工作室里画这幅画,正值北京的梅雨天。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她索性端着墨盘到窗前,把画布放在外面,让雨水自然洇染画面。结果第二天醒来,她发现画布上多了一些细小的灰尘。“虽然这不是我计划的效果,但它让画看起来更真实,仿佛真的有风吹过。”她最终决定保留这个“意外”,让作品多了一份大自然的参与感

 

云图片

 

 

 

 

《律动》 —— 不同于其他写意风格的作品,《律动》是一幅更具现代感和抽象风格的作品。它的灵感来自王雪倩演奏快板乐曲时的节奏感。“古筝的弹拨感特别强烈,有时候手指飞快地弹奏时,我能看到旋律像线条一样在空气中跳跃。”她说。为了表现这种节奏感,她选用了对比鲜明的色彩,并用极具张力的线条表现音符的跳跃。“我试图在画面上制造一种‘流动感’,让人看着画就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云图片

 

 

 

 

跨界艺术的新探索

 

 

 

 

 

作为一位活跃的古筝演奏家,王雪倩的绘画作品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多幅作品融合了东西方艺术元素,体现了艺术家对文化融合的独特理解。展览吸引了来自艺术、音乐、文化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开幕首周便迎来超过3000名观众,其中不乏国际艺术机构的代表。多家主流媒体对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引发了对跨界艺术创作的广泛讨论。

 

 

 

“无论是琴弦还是画笔,最终表达的都是心中的世界。”她微笑着说道。并且她表示,未来她将继续探索音乐与绘画的交融,或许会尝试即兴演奏与现场作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让艺术不再受限于单一媒介,而成为真正的跨界交响。